全球数字地缘政治的战略态势及其影响

外贸新闻
2023-05-26
来源:走出去智库

背景

随着全球数字经济高速发展,数字技术的标准与规则已经成为数字时代大国竞争的主要领域,数字地缘政治逐渐成为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目前全球各经济体通过各种战略和政策,抢占数字经济制胜高地。美国在数字领域的对华“脱钩断链”、欧盟追求的“技术自主”和“数据本地化”,以及俄罗斯提出“主权互联网”的背后,反映出全球数字版图的地缘政治化正在加速。全球数字地缘政治不仅会对国际力量对比变化和国际秩序转型产生影响,而且会导致数字空间安全困境进一步加剧。数字地缘政治冲突将给国际秩序带来哪些挑战?

 

要点

1、美国作为全球最重要的数字强国,已基本完成数字地缘战略布局,是全球数字地缘政治中的守成国和霸权国,数字技术的国际政策和各国国内政策都深受美国地缘战略思想的影响。

2、数字技术已经进入高算力、高质量数据和跨模态算法时代,数字地缘政治的博弈愈加复杂。算力争夺背后的核心逻辑是对CPUGPU等一系列高端芯片的控制权。

3、围绕着算力、算法和数据开展的数字地缘战略竞争,推动了数字技术的国家化、意识形态化、本地化等态势,根本上动摇、瓦解和逆转了全球化的趋势,给国际秩序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

 

正文

地缘战略思维的回归对数字空间中的大国关系产生深刻影响,加速全球数字地缘政治时代的来临。人类创造了数字技术,又提出数字主权试图规范其发展,全球数字地缘政治则进一步将对数字技术的争夺提升到更具战略性的地位。全球数字地缘政治态势、大国数字地缘战略与国际格局的调整之间正在发生激烈碰撞,这将给国际关系带来新变化。

 

 

一、全球数字地缘政治竞争态势初现

地缘战略思想正在重塑数字空间的未来,主要大国之间在数字地缘战略上的博弈已经拉开序幕。美国作为全球最重要的数字强国,已基本完成数字地缘战略布局,是全球数字地缘政治中的守成国和霸权国,数字技术的国际政策和各国国内政策都深受美国地缘战略思想的影响。亚洲的崛起是数字地缘相比传统地缘的一个重大变化,中国、日本、韩国、印度以及东盟都在全球数字技术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此外,欧盟和俄罗斯等数字大国以及一些区域性数字强国的地缘战略也在逐步建立,共同推动全球数字地缘政治体系的形成。

第一,美国加快数字地缘战略布局,引发全球数字空间震荡。地缘战略思想在拜登政府的数字战略中体现得尤为明显,拜登政府在一系列战略文件和法律法规中多次强调数字技术对于美国国家安全和全球领导权的重要意义,明确将人工智能、量子科技、区块链等数字技术领域的主导权视为数字地缘的战略支柱。由于数字技术及其应用主要是由高校、研究机构和科技企业所掌握,美国政府通过各种形式的公私合作(PPP),将高校、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绑上美国数字地缘战略的战车。为追求数字霸权,美国政府不仅加大对数字技术的投入,而且对国内私营部门与技术社群力量进行整合,形成美国在数字地缘政治博弈中的技术底座。

目前,美国的国际数字地缘战略布局已基本完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将中国、俄罗斯、朝鲜、伊朗列为明确的数字地缘战略竞争对手,其中中国是唯一有能力挑战美国数字霸权的国家。因此,美国试图动用全政府、全社会手段在数字技术领域对中国进行打压。目前,美国商务部、财政部、国防部分别建立了实体清单、涉军名单等制裁制度,全方位审查中国数字企业与美国之间的合作。二是广泛建立数字技术相关的盟友体系。美国以意识形态、国家安全为导向,在芯片、人工智能、网络安全、数字经济、跨境数据等方面建立了多个涉及不同数字技术、不同战略目标的数字盟友体系。三是为了维护自身数字地缘的绝对安全,企图以美国为中心重塑全球数字技术的供应链体系。拜登政府不仅强迫美国数字企业将生产线迁回国内,还出台《芯片与科学法案》,胁迫台积电、三星等芯片制造企业将生产线迁入美国。

第二,亚洲成长为全球数字地缘政治的“必争之地”。在整个全球数字地缘版图中,亚洲无疑是美国之外最重要的板块,赢得亚洲将赢得数字空间的未来。一方面,亚洲作为一个整体已经具备了数字空间的所有重要要素。在数字空间中,算力、算法、数据是衡量数字技术的核心指标。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地区拥有完整的芯片制造技术和工艺,控制了全球芯片供应链的一半以上。中国有大量的互联网平台企业,积累了一定的算法优势。中国、印度和东盟拥有大量的用户基础,产生了海量数据。与此同时,在传统地缘政治中居于核心位置的欧洲在数字技术领域的重要性逐步下降。欧洲的数字科技企业有很强的核心技术和较高的专业化水平,但缺乏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大型平台企业,使得这些核心科技无法转化为欧盟的数字竞争力,只能定位为供应链的重要一环。此消彼长之下,亚洲逐步取代欧洲成为全球数字地缘政治版图的中心地带。

因此,亚洲数字地缘政治不可避免地受到传统地缘政治格局的影响。美国正在不断加大对亚洲数字地缘政治权力的争夺。一是在算力领域,美国大力推动美日韩与中国台湾地区建立“芯片四方联盟”(Chip 4),意在割裂亚洲在芯片领域的供应链体系。在美国的持续施压之下,日本政府宣布将停止对中国出口高端光刻胶。二是不断提升美印在数字空间中的合作,挑动印度将中国互联网企业集体“封杀”,阻断两个数字大国之间未来的合作之路。早在“印太战略”出台之前,美印就建立了多层次的数字技术、网络安全合作体系,为双方在印太战略框架下的数字地缘战略合作奠定了基础。随着“印太战略”的推进,印度顺势“封杀”中国互联网企业,基本切断中印未来在算力、算法和数据领域的合作路径。三是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方面构建针对中国的包围圈。美国不断在网络安全领域抹黑中国的国际形象,深化同印度、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在网络安全领域的合作,并将合作的矛头直指中国。如此一来,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成为亚洲国家和地区数字地缘政治领域优先考虑的议题,区域间的数字经济合作让位于网络安全领域的对抗。总之,在美国数字地缘战略的干预与部分国家和地区的配合之下,亚洲的数字地缘政治正处于“巴尔干化”的边缘。

第三,全球数字地缘政治加速形成,未来的全球大国与区域性国家之间的博弈会进一步加剧。在全球数字地缘格局中,北美、东亚在数字地缘战略发展上先行一步,欧盟与俄罗斯分别在数字空间的规则体系和安全方面具有很强的影响力。但是,其他区域性大国也在加快数字经济发展的步伐,带动中东、非洲以及拉美区域融入全球数字地缘政治版图。在技术层面,这些地区对数字技术强国的依赖逐步增强。由于新兴数字技术迭代速度快,门槛越来越高,数字鸿沟不断拉大,这些区域性大国更多通过市场方式参与全球数字地缘政治。在可预见的未来,从算力、算法和数据的层面来看,区域性国家对北美和东亚地区的依赖会进一步增强。在政治层面,数字地缘政治是区域性国家争取数字空间权力的主要方式。区域性国家一方面通过积极参与数字空间规则制定来维护自身的利益,另一方面也巧妙地利用大国之间的地缘战略竞争关系来争取更加有利的地位,获得大国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字技术转移和人才培训方面的更多支持。在国际规则层面,主要区域性国家都强调网络主权、数据主权的重要性,以此来平衡对数字强国的技术依赖和维护本国政治、经济、安全独立自主。

 

二、全球数字地缘政治冲突的主要体现

在传统地缘政治中,国家主要考虑的是地理因素的影响,通过对战略要地的控制来获取主动权,并由此衍生出制空权、制海权等地缘战略思想。国家之间的冲突也都是围绕着对陆地、海洋和天空的争夺而展开。数字空间是人造的虚拟空间,已展现出来的冲突形式和特征比传统地缘政治更加复杂。但是,数字地缘政治的内在机理依旧是传统地缘政治思想与数字技术结合的产物。数字技术是数字空间的基础,也是数字地缘政治的主要争夺对象。同时,数字技术极为广泛,有很多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基础设施,只有那些具有关键性作用的数字技术才是数字地缘战略所关注的重点。在人工智能时代,算力、算法和数据是数字技术领域最核心的部分。

目前,数字技术已经进入高算力、高质量数据和跨模态算法时代,数字地缘政治的博弈愈加复杂。算力争夺背后的核心逻辑是对CPUGPU等一系列高端芯片的控制权。遵循摩尔定律的芯片是数字空间的心脏,为数字空间提供动力来源。算法则是大脑,通过调动算力和数据来实现任务程序。以近期流行的ChatGPT背后的大语言模型算法为例,高算力加上算法的突破会带来生产力的极大提升,将极大改变数字技术的力量对比。数据是数字时代的石油,象征着财富。数据也是数字时代的血液,在流动过程中将不同种类、不同形态的经济体联系在一起,大幅增加了经济的效率。算力、算法和数据之间是一种相互促进和相互补充的关系,数据质量和数量的提升可以弥补算法的不足,算法的优化也可以大幅提升算力的效率。围绕着三个要素展开的数字地缘政治博弈呈现出以下态势。

第一,算力博弈围绕芯片制造展开。算力直接体现在超算中心、数据中心的数量,但背后地缘政治博弈的焦点是高端芯片的制造能力,其中又以光刻机为关键节点,通过禁售光刻机可以实现对整个高端芯片制造产业链的控制。无论是所谓的“芯片四方联盟”,还是美国、荷兰、日本就共同限制向中国出口芯片达成的共识,目的都是通过数字地缘政治手段来阻止中国获取高端芯片,从而阻滞中国在算力上的突破。从中国一方来看,通过大力推动高端芯片国产化来解决美国在芯片领域的“卡脖子”手段之外,也在国际上不断运用外交和国际法手段来应对美国的遏制和打压,同时对一些积极鼓动中美科技“脱钩”的美国企业进行制裁。美国在芯片领域制造的冲突,集中体现了全球数字地缘政治争夺的复杂性和激烈性。芯片是一个集人类工业文明之大成者,技术发展和市场对摩尔定律的信奉推动了高效、高质全球产业链的形成。在美国政府的数字地缘战略干扰之下,芯片全球供应链体系开始分裂瓦解。霸权逻辑打败了摩尔定律,全球芯片科技发展速度将显著降低,高增长时代恐一去不复返。

第二,算法是人工智能的大脑,也是各主要国家数字地缘战略的重点关注领域。美国一方面借助其在传统地缘政治上的布局,积极推动“五眼联盟”“印太框架”“七国集团”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排他性合作;另一方面通过意识形态、国家安全、技术共享等抓手,试图建立人工智能算法领域的地缘战略。例如,在所谓第二届“领导人民主峰会”上,美国就提出“为民主推进技术”这一议题,其本质就是利用意识形态话语来建立符合美国利益的新兴技术规则体系。ChatGPT的广泛流行进一步提升了算法在数字地缘政治领域的重要性。目前,ChatGPT不对一些国家开放,也有一些国家基于数据安全、数据主权主动禁用了ChatGPT。这体现了数字地缘政治对算法的影响。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内容生成(AIGC)程序已经初步具备了通用人工智能的潜力,将会极大提升人工智能的生产力和效率。ChatGPT作为高效的人工智能内容生成平台,算法的透明度和接口对谁开放都会成为数字地缘政治博弈的核心议题。不仅如此,ChatGPT的背后是一个开源算法Transformer模型,全球很多大语言模型都是基于Transformer模型。未来的人工智能算法模型是否还会采取开源模式,都将不可避免地受到数字地缘政治的影响。

第三,数据流动是数字地缘政治角力的另一大焦点问题。在数据本地化、主权化趋势之下,数据已经由全球自由流动转变为在双边或区域性数据跨境合作框架之内的流动。即使是像美国和欧盟这样的传统地缘政治盟友,在数据流动领域的合作也是一波三折。从“安全港协议”“隐私盾协议”,再到目前正在全力推进的“跨大西洋数据隐私框架”,欧盟不断提升对数据的控制权,防止数据流往美国,美国则不遗余力阻止欧盟关闭数据流动的阀门,这反映出美国与欧盟在数字地缘战略中的利益分歧。对美国而言,如果不能使用欧盟的数据,则整个数字地缘战略就缺失一根重要支柱。对欧盟而言,如果不能将数据留在本地,则技术自主难以实现。因此,以数据本地化为导向的欧盟《通用数据条例》(GDPR)一经出台,就被其他国家广泛地借鉴和吸纳。看似是“布鲁塞尔效应”再次取得了成功,实则是抓住了各国对数字地缘政治的关切。

针对数据的争夺绝不仅仅体现在数据本地化这个单一目标上,还体现在国家安全等其他方面。目前,绝大多数数据本地化要求只是基于隐私保护的目的,而一些涉及国家安全的数据本身就不在公开和流动的范畴之内。事实上,围绕公开数据而进行的地缘战略博弈要更丰富和深刻。例如,TikTok在美国引起争议的背后主要是基于美国对中国的数字地缘政治考虑。根据TikTok为符合美国相关要求推出的“得克萨斯计划”,TikTok将会把数据托管在美国企业的“云”之上,切断与美国之外的连线,并进一步通过开放源代码、员工本地化、接受政府监督等方式全方位解决美国对于隐私保护、国家安全和内容管理方面的隐忧。即使如此,美国政府依旧不为所动,将Tiktok的中国因素作为对其进行打压的主要考量。未来,围绕着数据的争夺,各国还会出台更多的战略工具,数据自由流动也将会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

 

三、全球数字地缘政治的主要影响

随着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数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不断加速,全球数字地缘政治博弈会进一步加剧,并对现有的国际格局、国际秩序和数字空间国际规则产生一系列深刻影响。

第一,数字地缘政治加速国际力量对比变化,数字地缘战略博弈日趋激烈。从全球地缘板块的角度而言,北美和东亚是最重要的地区。美国和中国是这两个区域的代表性国家,也是全球数字地缘政治中最重要的两个行为体。美国较早完成了数字地缘战略的基本布局,而其他国家或还处于起步阶段,或尚未提上议事日程。美国为维护自身先手优势不断对后来者进行遏制。美国在数字技术领域拥有优势,在数字技术的基础理论、技术标准的科研和工程方面具有领先地位,拥有一批具有全球垄断实力的数字科技企业。通过数字地缘战略将这些优势转换为对数字空间中政治、经济、安全事务的主导力,成为美国数字地缘政治的主要目标。为此,美国不断强调数字技术领域的国家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给竞争对手贴上技术威权主义标签,炒作所谓虚假信息行动等,就是要通过地缘战略思想来重塑技术发展轨迹,从而维护美国在数字空间中的霸权。

从当前全球数字地缘政治发展趋势来看,美国会继续在数字空间领域构建排他性的盟伴体系,进而塑造于己有利的数字价值链,以维护自身的优势地位。作为“唯一能够在数字领域挑战美国的国家”,中国正在经受美国前所未有的打压和围堵。但是,中国拥有近11亿互联网用户,占全球用户数量的1/5以上,这是中国可以抵御任何外部影响的核心基础。在数字空间领域,中国的实力相对稳固且具有较大发展潜力。与此同时,欧盟、日本、韩国等传统发达经济体,以及巴西、南非、俄罗斯等新兴大国在数字空间实力的下降趋势如果不能扭转,距离中美之间的差距会越来越大。

第二,数字地缘政治推动了国际秩序转型。数字技术虽然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但这种不确定性可以通过治理来规避和削减。整体而言,数字技术具有全球化的基因,并且最终能够造福全球。美国争夺数字地缘政治霸权的战略动摇了数字技术生态体系。围绕着算力、算法和数据开展的数字地缘战略竞争,推动了数字技术的国家化、意识形态化、本地化等态势,根本上动摇、瓦解和逆转了全球化的趋势,给国际秩序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在这一背景下,各国政府加强对数字主权的重视以应对失序的风险,加之美国在数字技术领域大力推动价值观和意识形态联盟并构建各种排他性数字盟友体系,数字空间碎片化的风险不断加大。

数字地缘政治竞争加剧了数字空间规则体系的碎片化和阵营化。仅仅依靠大国协调或者是阵营化的规则,显然无法促进数字技术的全球发展。各种数字技术联盟、数据跨境合作虽然已经开展,但真正意义上的规则体系尚未建立。规则缺失之下,国家之间的冲突会频繁产生,并导致更多的危机,以至于很多学者直接用“数字冷战”来形容数字空间的特点。无论是从力量格局变化,还是从国际体系转型来看,都需要通过加强全球治理降低风险、减少冲突,为数字技术的发展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

第三,数字空间安全困境进一步加剧。数字技术的安全性一直被广泛质疑,包括狭义的安全漏洞、数据泄露和广义的算法伦理、数字鸿沟等。解决这些安全问题离不开全球层面的合作,需要在国际规则构建、信息分享、能力建设等多个方面采取措施来共同应对安全挑战。然而,数字地缘政治的激烈竞争使得全球在安全领域的合作举步维艰。数字霸权国不仅追求自身的绝对安全,还将数字技术安全问题“武器化”,加剧了数字空间的安全困境。在前沿技术领域,经验匮乏使得有害信息共享对于规避技术安全风险具有重要价值。受数字地缘政治的影响,各国数字企业、网络安全企业之间已经很难再主动分享有害信息,共同解决安全隐患。安全困境增加了数字技术的负面影响,损害了人们对于数字技术的信心,给数字技术未来发展带来很大隐忧,也迟滞了通过数字技术造福人类的步伐。

数字技术与地缘政治两种逻辑之间的竞争与融合态势,决定了数字技术能否突破地缘政治逻辑的张力,并以技术的逻辑来重新塑造数字空间的国际秩序。从这个角度而言,数字地缘政治不仅是数字大国之间的竞争,也是数字技术与国家之间的竞争。作为数字技术先锋的信息通信技术曾有力推动了全球化的趋势,随着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数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数字技术是否会反转当前技术主权化的趋势、推动国际体系走向更高水平的全球化也未可知。

 

(文章来源:走出去智库

 

继续阅读相关文章

  • 在线咨询

    在线客服图片

    法务助理

    免费咨询
  • 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 小程序

    扫一扫进入小程序

  • 回顶部

投诉建议

200字以内